舊橋: 瞬間被衝倒斷成兩截
  特寫>
  特寫>
  9月13日那場突如其來的洪水,給統景鎮帶來不小的傷痛。御臨河上,龍安大橋、麻柳沱大橋被洪水沖毀。
  在御臨河邊,已經斷成兩截的龍安大橋,無力地搭在兩岸。
  “那場洪水來得太猛了,橋垮的時候,確實嚇人。”在龍安小學旁開小超市的沈興才說,9月13日下午3點多,看到河水猛漲,他趕緊搬東西上二樓。突然聽見“轟”的一聲,就聽外面有人喊,“橋垮了,橋垮了”。
  沈興才回頭往河裡一看,大橋瞬間被凶猛的洪水衝倒,斷成兩截。埋在河道里的電線、水管也同時被扯斷,山頭的高壓線桿被拉倒,倒下來砸垮了沈興才家屋頂的女兒牆,水也涌進了小超市。沈興才怕房子被砸倒,衝到底樓搬出煙櫃挪到二樓。
  龍安小學11歲的曾欣怡就住在龍安村路邊。洪水來時,還有一個手臂的距離,就把她家的房子淹完了。“當時嚇慘了,現在鄰居幫著把家裡清理了,到學校有了渡船,也可以上課了,這就好了。”曾欣怡說。
  新橋:
  預計今年底就能通車
  渡船在上學、放學的時段,送孩子們過河,其他時間免費讓村民乘坐。
  “20多年都沒坐過渡船了,也希望新橋快點修好。”67歲的村民劉婆婆說,她見過1989年那場大洪水,和今年的一樣,也是來得凶、漲得快。
  劉婆婆說,在御臨河龍安村這一段,曾經有一個老碼頭,當時大家都是乘渡船過河。1989年那場大洪水過去之後,上世紀90年代修建了龍安大橋。“有了橋,大家出門也方便了。”
  但當時這座大橋的標準不高,主要供人們走路過橋,中間只能容一輛車通行。離老橋100多米遠的地方,正在修一座新橋,3個橋墩已經矗立在河中間。
  “9·13”特大洪水過去之後,新橋的修建進度也在加快。渝北區統景鎮黨委書記曹興建介紹,預計今年底,新的龍安大橋就將通車,橋面加寬了,有雙向兩車道,兩側還有人行道。通車之後,孩子們就不用再坐渡船,可以從新橋過河了。
  重慶晨報記者 蔣艷 報道
  “緣緣,起床了喔!”昨日早上6點鐘,天還沒亮,12歲的高緣聽見婆婆喊他,揉揉眼睛起了床。他穿好衣服,翻出紅領巾,認真繫上。
  上個月那場洪水把龍安大橋衝垮了,御臨河阻斷了上學路,高緣念書的渝北區統景鎮龍安小學已經停課快一個月了。和高緣一起被河水攔住的,共有237名孩子。
  統景鎮在御臨河兩岸建起龍安碼頭,用兩艘擺渡船輪流送孩子過河。
  昨天,是學校複課的日子。
  一個碼頭
  龍安碼頭是趕在國慶期間建成的,就為了孩子們能坐渡船過河去上學。
  高緣住在龍安村丁家堡,是六年級2班的班長,畢業班課程很緊,他早就盼著回課堂了。在家這一個月,高緣像平時一樣早早起床,看書、寫字、複習……“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複課,怕把學的忘記了。”高緣笑著說。
  6點30分,高緣背著書包出門。從家裡到學校,平時要走20分鐘,現在坐船過河,花的時間比過橋要長。但這仍然讓他很高興,因為又可以上學了。
  高緣就讀的統景鎮龍安小學,除了小學還有幼兒園,方圓七八公里的孩子都在這裡讀書。學校有300多個學生,其中237人每天上學都要經過龍安大橋。“9·13”特大洪水中,水衝進了居民家,學校也沒能幸免,倒下的高壓線桿壓毀了圍牆,斷水、斷電。但最讓孩子們難過的是,橋垮了,沒法上學了。
  龍安碼頭是趕在國慶期間建成的,就為了孩子們能坐渡船過河去上學。碼頭到河邊有一個大斜坡,為了方便孩子們上下,修了長長的梯坎。
  不到7點,御臨河岸的寧靜被打破。高緣到龍安碼頭的時候,已經有好多同學站在岸邊,他們穿著橘色的救生衣,排隊準備上船。
  坐船去上學,一張張小臉寫滿興奮。但年齡小一些的孩子有些緊張,小手拉著碼頭欄桿,不停往河裡張望。
  兩艘渡船
  “河水很急,怕小船抵不過流水,用跨江的鋼繩來固定,就會安全些。”
  清晨的河上起了薄霧。兩艘鐵皮渡船靠在岸邊,若隱若現,靜靜等待。
  河上有兩根長長的鋼繩,橫跨50餘米寬的御臨河面。這就是古老的“拉拉渡”。小說《邊城》中翠翠的爺爺,就是茶峒鎮“拉拉渡”的船工。在秀山洪安邊城還能看到,現在用在了御臨河上。
  因為河床淺,還有灘,船不能大了,兩艘都是小船,每艘只能裝15個人。
  “河水很急,怕小船抵不過流水,用跨江的鋼繩來固定,就會安全些。”老船工雷師傅是從統景景區調過來的,劃擺渡船已經有20多年。另一名船工經驗也很豐富。“娃兒小,划船要穩些,靠岸要慢些,才不得怕。”雷師傅說。
  6號,這兩艘船進行了試航。龍安小學的李躍貴作為老師代表,與渝北區、統景鎮的工作人員一起坐渡船過河,“坐15個大人都沒問題,船穩當,我們就放心了。”
  昨天上午7點05分,李躍貴作為第一班船的帶隊老師,和14個孩子一起上了渡船。“大家要安靜,船上不能打鬧。”李躍貴叮囑孩子。
  4歲的曾強剛上幼兒園不久,以前外婆都是送到幼兒園門口,這次就送到碼頭。小曾強有些害怕,眼淚還掛在臉上。一名稍大點的孩子一直攥著曾強的手,一直到下船。
  “下回不得怕了。”下船後,小曾強背好書包,破涕為笑。對岸,好些家長還站在碼頭邊,看到孩子安全到達,才慢慢離開。
  一群孩子
  住得最遠的要走兩個多小時,走攏學校的時候,孩子的褲腿都打濕了。
  從7點多到8點多,孩子們陸續來到碼頭,依次上船。
  為了送237個孩子到對岸,雷師傅來回划了9趟,另一個船工划了7趟。一個多小時,所有孩子被安全地送到對岸。
  山裡的深秋,天氣有些冷了,孩子們已經穿上外套。雷師傅拉繩索的手,變得又僵又涼,送完孩子才有時間搓搓。孩子們回過頭來望著雷師傅笑,他也朝孩子揮揮手。
  上岸後,孩子們還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學校。老師和高年級的學生在前面帶隊,後面跟著大大小小的孩子,一路朝學校走去。有的大孩子牽著小孩子,一直送到幼兒園門口。
  山裡的孩子純樸,也堅強。
  住在龍安村、民權村的孩子上學很近,但住在離校很遠的印盒、關口、大山溝的孩子,清晨四五點鐘就要起床。
  校長塗慶樂說,學校有一半以上都是留守兒童,父母沒在身邊,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年紀大了,沒辦法走這麼遠的路送來上學,坐不到農村公交的孩子,就自己走路來。
  有的孩子住在山區,出門太早,就打著小電筒。最遠的要走兩個多小時路,走攏學校的時候,孩子的褲腿都打濕了。
  “娃兒這麼勤奮堅強,很讓人感動,我們累點苦點,也要讓娃兒上學”,塗慶樂說,學校20多名老師每天一早趕到河邊,每天護送孩子過河。
  一堂早課
  複課的第一天,老師給孩子們上了特殊的一課:如何應對洪災。
  沉寂了快一個月的校園,因為孩子們的到來,變得熱鬧起來。
  上午8點半,操場上的霧慢慢散去,陽光灑到校園裡。食堂里熱氣騰騰,為孩子們準備好的稀飯、包子、麵條散髮著香味。孩子們捧起碗,吃得很香,身上也暖和了。
  食堂的廚師提前一天就去買好了米、面、菜、肉,早上5點多鐘就起床和麵、煮稀飯,為孩子們做早飯。午飯的南瓜、花菜等已經切好,用盆裝著放在竈臺上。
  平時是8點30分上課,但排隊渡河需要的時間更長,因此延後到9點。
  8點30分舉行升旗儀式,學校的教學樓上升起了鮮艷的五星紅旗。
  複課的第一天,老師給孩子們上了“特殊的一課”:如何應對洪災,以及災後的註意事項。
  “洪災之後,我們應該註意什麼呢?”老師提出這個問題後,接著說,洪水污泥浸泡過的東西,不要隨意觸碰;不要喝冷水,水要煮開才能喝;要遠離泥濘的河灘,不要結伴去玩耍……孩子們聽得很認真。
  和以前過橋不同,乘坐渡船更要註意安全。課上,老師還給孩子們講如何乘船、如何上下船。下午3點零5分,學校讓孩子們提前半小時放學。“放學啰,坐船了。”有的孩子在操場里歡快地跑著。岸邊,兩名船工划著擺渡船,早已在此等待。  (原標題:兩艘渡船連起 237個孩子 上學的路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yvlk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